在1月26日的淮安日报B2版,全文刊载了我会会长庞进亮的“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定位与对策”文章。“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而且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加快淮安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我市“十三五”社会经济跨越发展,打造淮安开放发展新局面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文章摘载如下:
淮安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之定位分析
淮安由于处在江苏北部的地理中心,可作为淮安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跳板,而再沿长江往下,是“苏锡常”都市圈和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这是我国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淮安承接产业转移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淮安北部有徐州和连云港,在江苏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中,这两个城市被定位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节点城市,将携手淮安、盐城、宿迁等3个城市一起打造“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并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总体布局的新经济增长极。淮安东部是盐城,其与连云港、南通等3市共同构成了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近期省委、省政府已同意将淮安纳入江苏沿海发展战略,而盐城的滨海港具有十分良好海港条件(江苏沿海岸线距—15米等深线最近),又是刚被批复即将动工的淮河入海二级航道的出海港,也是淮安融入江苏沿海发展战略的最近通道。淮安西部则地域广袤,依次有安徽北部、河南南部,是淮安积极争取和推动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的辐射区域,可以作为淮安向中、西部地区产能转移和合作的经济走廊。据此分析,结合淮安的地理区位和产业特点,建议淮安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基础上,立足于对外开放,在全局中定位,把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与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南京江北新区”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结合起来,积极寻求“交汇”和“叠加”效应,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区域性的中心节点城市,凸显淮安新的战略地位。建议具体采用“南联北接,东融西扩”战略思路。即:向南加快对接南京江北新区,以此为跳板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面向苏南和上海,主动承接长三角经济辐射,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向北与徐州、连云港互联,共同构成江苏北部陇海线的桥头堡,积极呼应和参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充分发挥沿东陇海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向东加快融入江苏沿海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淮河入海二级航道建设和配套完善盐河“五改三”项目,拓展河海联运,重点依托滨海港和连云港实现借港出海。向西以淮河航道为依托,加强与皖北和豫南等沿线城市协作交流,加快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淮安在淮河流域的核心城市地位。
淮安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之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是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因此淮安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突破方向就要放在区域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和更大范围内的产能合作上。建议: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江苏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构建与淮安立体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淮安要抓住这次宝贵机遇,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1.加快构建区域铁路枢纽。重点建设以干线铁路为主轴的高铁网,加快推进连淮扬镇铁路与徐宿淮盐铁路在淮安形成十字交叉,积极推进宁淮等快速铁路早日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合青高铁(合肥-青岛)从淮安过境,同步推进新长铁路扩能改造、沂淮铁路、蚌淮铁路等前期研究,加快形成区域性的铁路枢纽中心,实现淮安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城市连云港、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徐州以及沿海、沿江、沿淮河等沿线城市的有效联动。推动淮安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打造江北地区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和全国高铁网的重要节点。
2.加快打造水运交通枢纽。重点构建通江达海的干线航道网络,特别要加快推进淮河出海二级航道工程建设,同步加快其他干线航道联网畅通,形成以京杭大运河、淮河、盐河为主骨架,三级以上航道为主体的干线航道网。通过“借港出海、借港达江”实现与沿海城市、长江沿线城市、沿东陇海线城市及淮河流域城市的沟通。以淮安内河集装箱运输为重点,不断优化航线航班结构,加密扩大直通沿江集装箱码头的喂给航线,积极开辟通达沿海港口的内支线,构建经济、高效的水上物资运输大通道。
3.加快完善公路交通枢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及沿海、沿江城市公路互联互通,打造长三角北翼的公路交通枢纽。加快实施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扩容工程,提升国家运输主通道能力;建成宿扬高速公路,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推进盐蚌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三纵两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加密普通干线公路网络,推进503、264、348、420省道、235国道等项目建设,形成覆盖所有县级节点、重点乡镇、重要产业节点、重要旅游节点和交通枢纽的干线公路网络。
4.加快构筑苏北航空中心。加快淮安涟水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提升淮安涟水机场发展定位,开辟港澳台、东南亚航线,争取开通欧洲航线,形成南有禄口、北有淮安的全省两大国际航空枢纽格局。充分发挥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优势,适时组建苏北机场发展集团,积极整合苏北机场群资源,推动涟水机场与周边“一带一路”沿线机场联动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化航空口岸开放体系,打通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互联互通通道,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苏北航空客运集散中心。
5.加快建设内河枢纽港。根据淮安的内河网络优势,加快建设形成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核心内河枢纽港口。依托二类水路口岸,主动对接连云港港、上海港等沿海、沿江重点港口,打造区域内的航运物流中心。利用京杭大运河、盐河及淮河出海航道等高等级航道加快淮安新港二期、淮阴城东、许渡和淮安区上河作业区等港口建设,打造以淮安新港为龙头的港口集装箱物流基地为连云港港、上海港、南京港、太仓港等水上开放门户提供腹地经济支撑,承接地区产业转移。利用淮河航道,加快盱眙港口开发区、市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等港口群建设。
(二)加快推进实施产能合作项目。
1.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在注重对接苏南和上海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打造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加强与东莞、深圳、厦门、福州、泉州、广州、湛江等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的联系,合作搭建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平台和创新发展平台,积极承接当地台资企业的转移。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吸引沿线国家来淮投资。鼓励我市外贸企业积极参加“中国-亚欧博览会”、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平台,开拓中亚市场。加大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招商力度,结合我市“4+2”优势特色产业体系、“4+3”现代服务业体系和“4+1”农业产业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招商。
2.加快对外投资和产能合作。引导和鼓励盐化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生物医药、纺织轻工、机械装备、建材、建筑等行业开展境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通信电子、无缝钢管、电器仪表、石油机械等行业走出去,通过对外投资合作和工程承包拓展产业和贸易发展空间。推进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优势富余产能有力有序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器机械等相关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3.加快拓展流通合作领域。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协会和会展机构等交流合作,宣传推广“淮安制造”的品牌效应。加大对沿线展会参展补贴力度,增加年度境外展会计划中沿线国家和地区所举办的专业性、综合性展会数量,突出东欧、中东等经贸活动活跃的新兴市场展会资源。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平台功能,向高端制造、物流、研发一体化方向发展。发挥二类水路口岸功能,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开辟并加密至连云港港、太仓港等集装箱干线港的航线航班,实现与东南亚等地区近洋航线航理乃至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海运航线航班的间接联系。
4.加快促进矿产资源合作。加大矿产资源开发“走出去、引进来”力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加强矿产资源合作。推动在淮安建设淮河流域矿产资源交易中心,支持淮安企业与省内有实力的矿产能源企业合作,组团在中亚、中东欧、南亚、淮河流域等地区投资能源资源项目,重点推动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参与建设一批境内外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对淮安形成稳定供应渠道。同时,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合作开发淮安盐、硝、凹土等资源。
5.加快推动油气资源合作。鼓励和引导清江石化等企业开发沿线油气资源,以中亚油气区及海上进口LNG产区为重点,强化我市与沿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和输送通道合作。积极争取在淮建设LNG接收站,利用“一带一路”LNG资源。推动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现有油气输送管网为基础,通过“代接代输”接入全省主干管网,融入全省油气资源 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推进中海油滨海LNG外输管道(淮安段)、中石化青宁线(淮安段)、中俄管道东线(淮安段)建设。推进淮阴区、淮安区中石化、中石油地下盐穴储气、储油库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在我市布点地下盐穴国家石油战略储备项目,争取将我市建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油气资源储备中心。
(三)加快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建议加快成立对接“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境外投资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将对接“一带一路”具体任务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并落实到每年的行动计划中,实施项目化管理。加强协调配合并加快任务的分解落实,增强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全力推进我市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现有专项资金整合,重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开拓倾斜,向质量培育、技术、品牌、服务竞争发展能力倾斜,向在沿线开展投资或承包工程业务的我市企业倾斜,向境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势特色产业企业倾斜。争取国家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省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以及新兴产业、文化等领域专项资金对“走出去”的支持作用,聚焦支持重点,优化支持方式。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在境外新设或并购生产加工、科研开发、资源类等企业。探索运用财政资金建立海外投资保险支持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境外投资经营风险的防控化解能力。
2.加快提升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与服务贸易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管理模式,深化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关、检验检疫等方面合作交流。优化海关、检验检疫查验机制,积极推广关检合作“三个一”,探索推进“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继续推行“5+2”、“预约加班”工作模式,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的通关软环境。
3.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语言人才。组织“走出去”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加大对境外专门人才的引进力度。吸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工人员到淮安或我市境外投资企业就业。参与全省“外专百人计划”和“江苏百名现代服务业人才出国培训计划”,选送优秀人才出国培训。加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淮安分中心建设,发挥“一站式”服务平台和补助资金作用,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境外专家来淮开展智力合作。
(作者单位:淮安市现代物流学会)
|